HOT POT
商人“理性”与国家利益的撕裂
2025年3月,97岁的李嘉诚以228亿美元将巴拿马港口卖给美国贝莱德集团的消息,像一颗深水炸弹引爆舆论。
这个港口控制着中国21%的远洋货运量,是连接中拉贸易的黄金水道。交易被曝光后,港澳办三次转载《大公报》评论,直指其“背离国家利益”,而美国贝莱德董事会中三名五角大楼前高官的身份,更让公众质疑这是否会成为“战略绞索”。
与此同时,79岁的霍震霆正率领团队在北极零下40度的冰原上勘测航线。
他摔倒时划破手掌的鲜血冻结在冰面上,却坚持完成了北斗导航系统的极地测试。这条绕开美国封锁的“冰上丝绸之路”,让中欧航程缩短13天,每年为中国企业节省180亿美元成本。
两件事的强烈反差,让公众猛然意识到:香港两大顶级豪门的选择,早已划出两条截然不同的轨迹。
HOT POT
霍家的“红色基因”:三代人的生死时速
霍家的故事要从1950年朝鲜战场说起。
当联合国对中国实施全面禁运时,霍英东组织船队突破美军封锁,冒着轰炸为志愿军运送药品和汽油。有次夜间航行遭遇炮击,他躲在船舱底部三天三夜,用棉被裹住无线电发报机保持联络,最终将物资准时送达丹东。
这种“以命相搏”的担当延续至今。
1992年,霍家以1元/平方米的象征性价格拿下南沙3万亩滩涂,投入数十亿开发后,又将其核心地块无偿移交国家建设自贸区。2023年,霍震霆抵押家族资产建造核动力破冰船时,港媒发现他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字——“国运即家运”。
2025年全国两会上,霍启刚提交的六项建议引发关注。
其中“粤港澳体育湾区”计划尤为亮眼:他提议整合大湾区68个赛事场馆,打造运动医学中心与青少年体育交流营,甚至计划让电竞选手与武术冠军同台竞技。“要让街舞少年和龙舟大爷成为湾区新名片”,他在接受采访时比划着说。
这背后是精心设计的战略布局。
通过全运会推动三地裁判资格互认、赛事奖金跨境结算等23项制度对接,他试图打破行政壁垒。有港媒调侃:“别人在卖港口,他在修路搭桥——霍家最懂怎么把体育变成政治经济学。”
HOT POT
豪门关系的隐秘博弈
在郭晶晶与霍启刚的婚礼上,李嘉诚旗下屈臣氏送来9999瓶定制矿泉水,瓶身印着“晶刚永固”的烫金字样。
这个细节被解读为两大家族的微妙互动——霍李两家的资产差距虽达6倍(霍家300亿 vs 李家2000亿),却在慈善领域展开“暗战”:霍英东基金会累计捐资150亿,而李嘉诚基金会捐赠额达300亿。
更耐人寻味的是两代人的选择。
当李嘉诚长孙李思德执掌兆丰地产时,霍启刚正在竞选立法会议员;在2023年粤港澳青年论坛上,霍启刚与李泽钜同台演讲,台下郭晶晶与李泽钜妻子王俪桥热聊半小时,被拍到交换育儿经——豪门间的竞争与合作,远比影视剧更精彩。
2025年的两桩标志性事件,或许正是时代的隐喻。
李嘉诚套现的228亿美元,尚不及中国被迫重建替代航道投入的零头;而霍家三代人开辟的北极航线,已将北斗系统的覆盖纬度推至北纬82度。
当美国试图通过算法控制巴拿马运河的中国货轮时,霍震霆的破冰船正碾碎浮冰,五星红旗在新航道上猎猎作响9。
有学者评价:“霍家把运费卷成拼多多价,却把民族尊严抬到新高度。”这种选择绝非偶然——从抗美援朝的生死航程,到南沙地块的世纪捐赠,再到北极冰原的科技突围,霍家始终将商业版图与国家战略深度嵌套。
而李嘉诚的“撤退”,则暴露出全球化退潮下资本逻辑的脆弱性:当交易触碰国家安全时,再精明的商业计算也会失去支点。
HOT POT
商人的两种归宿
2025年3月24日,霍启刚在立法会质询现场展示了一份特殊礼物——北极航线首航货轮的航海日志。
封面上印着霍英东1951年的日记摘录:“今夜月黑风高,但北斗星格外明亮。”而此刻的李嘉诚,正因港口交易接受香港证监会调查。
历史的天平终究倾向了那些与国运共振的人——这或许就是霍启刚能站在两会聚光灯下的终极密码。